李亦倫醫師|鼻塞微創手術|耳石復位|睡眠呼吸中止|專業聽力室|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 WFU

2024/07/13

為什麼會中耳積水?

作者:李亦倫




「為什麼會中耳積水? 跟洗澡洗頭有關係嗎?還是因為上個禮拜去游泳?」

「中耳積水就代表中耳炎嗎?所以要吃抗生素?抗生素要吃多久?」

在診間看診的時候,當聽到小朋友被診斷中耳積水,有不少家長都會有類似上面這些疑問。中耳積水和中耳炎,是學齡前兒童的上呼吸道疾病裡,很常見的一個類別。我希望藉由系統性的簡單說明和Q&A,讓大家對中耳積水(主要指兒童病患)的原因和處理有基本的認識。


臨床表現


有關中耳積水/中耳炎的臨床症狀,和理學檢查的異常發現,大家可以先花兩分鐘,看看我最近節錄的幾位病患的影像。




樂樂是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上方影片中的病患B),平時有一點鼻子過敏,並沒有特別使用什麼藥物在控制。他在就診前一個月因為感染腺病毒,發燒了一整個禮拜。後來陸續出現了鼻塞,咳痰以及睡覺打呼等症狀,持續好幾週沒有改善。

有一天他在看電視的時候,跟爸爸說覺得聽電視的聲音變得比平常小聲,所以家長帶他過來門診看診。

我先把樂樂雙耳的耳垢夾掉,用檢耳鏡檢查耳膜,原來他兩隻耳朵都有中耳積水(耳膜後方的中耳腔有堆積液體),所以才會導致聽力不好。


前言。聽覺生理:中耳的角色


我們要有效率的聽到四周環境的聲音,耳殼就像是一個具有指向性的麥克風,負責收集聲音,然後狹長的外耳道把聲音集中,將聲音傳送到外耳和中耳的交界處-耳膜。聲波的能量造成耳膜振動,帶動耳膜後方的三個聽小骨,繼續把這個能量傳遞到內耳。然後內耳接收到這個能量之後,在柯蒂氏器將機械振動轉換成電能,再透過聽神經傳到聽覺大腦。







中耳的角色,就是把外耳收集的聲波能量放大,然後傳入內耳。

利用三個聽小骨相連結的槓桿作用,以及『耳膜』截面積,大於中耳最裡面的鐙骨所相連的內耳入口『卵圓窗』截面積,可以把耳膜振動的能量再加以放大。

中耳積水,就是在三個聽小骨所在的中耳腔裡面,堆積了分泌物。


介質影響聲音傳導


聲音的傳遞需要介質,所以在真空的外太空是沒辦法聽到聲音的。而這些介質對於聲音傳導的效率,跟物質的密度有關。依照物理特性,聲音傳播的速率,固體大於液體大於氣體。(趴在鐵軌或地面上聽,可以比透過空氣,更快的聽到火車開過來的聲音)

在正常的情況下,中耳腔是充滿空氣的。如果聽小骨泡在水裡面,聲波的能量反而會被引走,傳入內耳的音量會變小。

因為水這個介質比空氣更接近固體的聲音傳導效率,當聽小骨處在空氣中,傳入內耳的聲波能量比較不會衰減;相對的,當它們泡在水裡面,能量就比較容易損耗。這就是我們洗澡或游泳耳朵進水,或是很多耳垢卡住外耳道時,我們聽到音量變小的原因。(即使液體和固體相較於空氣,作為介質,聲音傳播的速率是更快的。)

如果中耳積液的液體黏稠度越高,越接近固體聲音傳導的效率,會分走更多的聲音能量,而讓我們聽到的聲音變得更小。就是我常跟家長們說的,把耳朵泡在黏稠的膿,會比泡在清澈的水裡面,造成的聽力損失更大,聽得更不清楚。(補充:中耳積水引起的是『傳導性』聽損,聽神經本身並未受損,只是聲音比較傳不進去!等中耳積水改善後,這種傳導性聽損就會恢復。)

所以上帝創造人類,讓我們的中耳腔是充滿空氣的,除了有助於聲音能量的傳播,也跟鼻竇充滿空氣一樣,可以減輕頭顱的重量。如果這個正常的生理狀況被改變,我們聽覺的傳導效率就會被影響。


耳咽管:中耳腔的通風管


但是中耳腔這個地方看起來是跟外界隔絕的(完整的耳膜就是一個天然的屏障,要不然外面的髒東西就跑進去了),那麼這個看似密閉的空間裡面,要如何維持空氣在裡面呢? 

答案就是,透過耳咽管連接中耳腔到我們的鼻腔後方。




我們想像一下,中耳腔就像是一個獨立浴室,四周牆壁以及天花板地板都鋪滿了壁紙,這個壁紙是一種呼吸柱狀上皮,可以像鼻腔的黏膜一樣分泌黏液;耳咽管就是連接這個房間到大客廳(後鼻腔和鼻咽)的通風管,而這個大客廳透過鼻前庭直接和戶外相通。

如果這個通風管不通風,浴室就會積滿了壁紙滲出來的水;或是客廳淹大水(嚴重的鼻竇炎),分泌物倒灌進來浴室,就是中耳積水;如果是很髒的膿水跑進來合併細菌感染,就是急性中耳炎。

所以,耳咽管就像是中耳腔的通風管道:連接到我們鼻腔的後方,可以跟外界的空氣交通 。中耳眾多的疾病,幾乎免不了都跟耳咽管功能不好有關。


隨時都在運作的耳咽管


在我們正常吞嚥,打呵欠或是喝水的時候,耳咽管的開口會被相關的肌肉拉開(在上面影片的後面以及上圖可以看到),這個生理現象會讓我們中耳腔跟鼻咽腔達到壓力平衡;而鼻咽又和口腔以及鼻腔相通,所以鼻咽腔的氣壓原本就跟四周環境的大氣壓力是相同的。

也就是說,透過耳咽管開口打開,可以讓中耳這個密閉空間,跟我們四周的環境氣壓達到平衡。

另外耳咽管暢通,也可以幫助中耳腔上皮分泌的液體排出,避免中耳腔發炎。

大家都應該有過類似經驗:飛機起飛/降落速度比較快,或是台北盆地往返林口台地,在這種海拔高低落差比較大的狀況,有時候會覺得耳膜裡面承受到壓力。這是因為環境的大氣壓力(耳膜外的外耳道)因為海拔高度的變化造成變化,但是耳咽管打開的效率沒有跟上,所以耳膜內和外有壓力差。

大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要喝個水或打呵欠吞口水讓耳咽管打開,這種耳朵悶塞的感覺就會改善。但是如果有一些的異常狀況,讓這個正常的生理現象被干擾,耳咽管無法正常的通氣,中耳的封閉空間裡面,空氣會慢慢地被吸收掉,長期下來的結果就是中耳腔會變成負壓的一個空間,嚴重的話耳膜塌陷,甚至包住聽小骨,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聽力受損。(後面會有耳膜塌陷和凹陷袋的影像)


中耳積水和中耳炎的病生理


如果急性鼻竇炎,鼻腔裡面有很嚴重的膿鼻涕,細菌從後鼻腔沿著耳咽管跑到中耳,造成膿液積蓄在中耳腔,會引起明顯的耳朵疼痛甚至發燒,就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而在急性中耳炎復原的過程,膿的分泌物可能轉變成比較清澈的液體,也就是從急性中耳炎(中耳積膿),變成中耳積水。

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急性中耳炎和「中耳積水」可能是急性感染的前後復原的病程;也有可能「中耳積水」是因為耳咽管不通引起中耳負壓所引起,不一定有明顯的細菌感染。

因此,在單純耳咽管阻塞引起中耳負壓造成的中耳積水,就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而如果是跟急性中耳炎相關的中耳積水,給予抗生素就「可能」有幫助;不過,我們認為在急性中耳炎的急性化膿階段,使用抗生素會比較有幫助。


耳鏡下的中耳積水和中耳炎


大家應該有發現,醫師每次幫小朋友們檢查耳朵,一般都先很仔細的兩邊反覆看了一會兒,有時候覺得看得不夠清楚,又必須花時間先把孩子的耳垢夾掉。你們是不是也很想知道,到底醫師們在耳鏡裡面看到了什麼東西?

首先我們要知道,耳鏡檢查要看得清楚,有幾個基本要素。

第一是耳鏡的光線,也就是燈泡的亮度和電力要夠;第二是檢耳套越大越好,一方面視野較廣較清楚,二方面可以讓光線更充足的照進去;第三點,也是耳鼻喉科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要把擋住外耳道的耳垢分泌物清乾淨。

以上這些條件,都是為了提供足夠的照明illumination,我們才能看清楚耳膜裡面的中耳腔,是否有分泌物或是有異狀。

也有一些醫師會利用打氣的方式,看耳膜振動的狀態,來推估是否有中耳積水。因為耳膜裡面如果是空氣,耳膜打氣時振動的狀態會比較明顯,反之,如果有中耳積液,耳膜振動會比較差。

另外,我常常跟媽媽們說,這次的中耳積水看起來比較清澈,像是淡淡的紅茶。或是這次中耳積液比較黏稠,像是蘋果牛奶,大家可能一頭霧水?

有時我會很開心的跟家長說,這次中耳積水有空氣跑進去,或是已經在冒泡,代表積水有進步了!!

大家看看下面這張表,應該就可以知道平常李醫師在說什麼。(笑~)
 



抗生素治療中耳積水的角色


小結一下,中耳積水的原因,可以是急性感染後的復原過程,或是耳咽管不通引起中耳負壓導致,而第二個原因有時候也是第一個原因所引起。一般認為,在仍有明顯急性細菌感染的情況下,給予口服抗生素治療,對於中耳積水會比較有幫助。

回到我們一開始提到的樂樂小朋友,因為已經三年級了,以前從來沒有過中耳炎或中耳積水的狀況。所以在第一次看診時,我就幫他做了鼻咽內視鏡檢查:看到明顯的膿鼻涕蓄積在後鼻孔,而且有一個巨大的腺樣體腫塊在鼻咽,卡住了兩側耳咽管的開口。

這樣的狀況就可以合理的解釋為什麼樂樂會有中耳積水。

在呼吸道感染之後,先有急性鼻竇炎,之後細菌感染延伸到中耳腔合併中耳炎。因為原本就有腺樣體肥大,鼻竇炎之後更加影響耳咽管的通暢造成阻塞,因此引起持續的中耳積水,造成聽力受影響。




後續樂樂弟弟經過幾個禮拜的口服抗生素治療,以及合併局部類固醇鼻噴劑的使用,控制鼻腔和腺樣體的發炎,鼻膿和中耳積水逐漸改善,聽力也明顯恢復。 

下次您的孩子如果感冒後有跟您說耳朵不舒服,或者是原本就有慢性鼻塞經常性張口呼吸(可能鼻過敏合併腺樣體肥大),在感冒之後,要特別給醫生檢查一下耳朵。 


問與答


Q:中耳積水如何處理?

A:先處理造成耳咽管阻塞的原因:可能有分泌物或是腫塊卡住開口,或是持續發炎造成黏膜腫脹堵住。

例如急慢性鼻竇炎或者是嚴重的鼻過敏,必要時使用口服抗生素或是類固醇,搭配鼻沖洗以及鼻內局部類固醇使用。同時也要排除掉鼻咽腔的腫塊或腫瘤,造成耳咽管開口堵塞:在兒童最常見的原因是「腺樣體肥大」,在成年人則必須排除掉「鼻咽腫瘤」(鼻咽癌)。

例如影片裡面的兩位小朋友,都是國小高年級,已經不是好發中耳炎和中耳積水的學齡前年紀。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有一個很大的鼻咽腔腺樣體,所以在合併比較厲害的呼吸道感染後,造成膿鼻涕蓄積在鼻咽腔,耳咽管開口就完全堵住了。

要特別強調的是,在任何時候,一位成年人如果出現單側中耳積水,最重要的就是要檢查是否有鼻咽腫瘤,尤其在台灣。(歐美國家鼻咽癌發生率低)

原則上,只要把造成耳咽管開口阻塞的原因去除掉,絕大多數中耳積水會恢復。就像我常跟媽媽們說的:排水管如果通的話,浴室就不會淹水。

另外也要鼓勵孩子多喝溫水,一方面減少鼻腔分泌物的黏稠度,同時吞嚥的時候耳咽管開口也會打開,幫助通氣。


Q:我看孩子中耳積水也沒什麼不舒服,一定要治療嗎?

A:重點在聽力的影響。一般中耳積水引起的聽損,不至於造成「重聽」,但是聽力損失只要達到某個程度,有些細微的差異會聽不清楚,例如中文發音的「ㄤ」vs「ㄢ」,「ㄥ」vs「ㄣ」;或是英文發音的無聲/有聲子音「t」vs「d」,「k」vs「g」,「s」vs「z」。學齡前的兒童正處於語言學習的黃金期,長時間聽不清楚這些音的分別,將來就有可能在咬字上出現問題,而且不容易矯正回來。

更別說如果持續中耳積水沒有改善,長期的中耳腔負壓,使得耳膜嚴重塌陷,甚至沾黏中耳聽小骨,更會造成不可逆的聽損!所以雖然孩子看起來沒有任何不適,還是要持續追蹤到中耳積水復原。


Q:一般中耳積水需要追蹤多久?

A:單純只剩中耳積水,沒有其他明顯症狀,例如急性鼻竇炎或嚴重鼻過敏經治療後穩定,這種情況下,不一定需要持續用口服藥物,視情況可以留著鼻腔局部類固醇噴劑,然後追蹤觀察三個月。

統計上90%的中耳積水,追蹤到三個月可以恢復。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持續中耳積水大於三個月,非常高的機會,它是沒辦法自己恢復的,這也代表耳咽管功能真的是不好。需要考慮下一步的處理。

如果有以下幾個情況,我們可能不一定會等到滿三個月:第一是孩子過去非常頻繁的中耳積水,第二是耳膜的塌陷厲害(暗示中耳腔負壓的情況其實是很久了),第三就是如果聽力已經非常不好,尤其是雙耳都有影響。或許會考慮提早介入。


Q:那持續的中耳積水如何處理?

A:「原本的排氣管不通,我們就做一個另外的排氣孔來通風。」

如果您的孩子持續一段時間中耳積水都沒有退,年紀已經可以配合的,我們會安排做「純音聽力檢查」,了解孩童聽力實際受影響的情況;可能的話也會用「鼻咽內視鏡」看一下腺樣體的狀況,以評估是否需同時做腺樣體摘除。如果是無法做內視鏡檢查的孩子,可以藉由「側面的頭頸部X光檢查」來評估鼻咽腔是否有腺樣體阻塞,或者手術麻醉後再以內視鏡檢查。

如果您的孩子持續中耳積水超過三個月,聽力檢查顯示也有一定程度受到影響,並且鼻咽腺樣體明顯堵塞後鼻孔及耳咽管開口,一般就會準備做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

手術內容:
因為耳咽管沒辦法在自然情況下恢復功能,我們會在耳膜上做一個小開口,讓中耳積水先流出來,然後卡上一個小小的管子叫做中耳通氣管,讓中耳腔透過這個新的窗口換氣,跟外界交通。在兒童,這個手術皆需全身麻醉,但是一般術後當日或是隔日即可出院。如果同時有做腺樣體摘除,可能會多觀察一天,但是一般術後孩子都恢復的很快。





備註:在成年人的中耳積水,如果口服藥物(例如抗生素)治療無效,一般會先考慮耳膜穿刺(用長針穿洞)或是耳膜造口(用手術鐮刀切開或是雷射造口),來讓中耳積液排出來並且讓中耳腔達到換氣通風,耳膜穿刺和造口會在幾天或是幾週內癒合,如果中耳積水持續無法改善,一樣會考慮中耳通氣管置入,但在成年人只要局部麻醉即可進行。相較之下,在嬰幼兒病患,耳膜穿刺是較困難執行的;雷射造口則可能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這部分可以和醫師討論。




Q:聽說腺樣體跟扁桃腺一樣,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線,拿掉之後對免疫力不好?

A:「不會。」

腺樣體和扁桃腺在嬰幼兒時期的上呼吸道免疫系統佔有一席之地,但是隨著長大過程,它們在免疫系統的重要性逐漸變小,甚至大部份成年人的腺樣體和扁桃腺都是退化且不明顯的。所以這些功能已不重要的器官,如果造成病態的生理現象,例如嚴重的打鼾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或者是反覆慢性中耳炎/中耳積水,把它移除是不會有關係的。事實上,腺樣體/扁桃腺摘除術,一直是兒童最常施作的手術之一。


Q:置放中耳通氣管會有什麼生活上的影響?

A:很少。

基本上小孩子還是可以正常的進行各種活動,建議在剛做完手術後的幾週內先觀察不要游泳,不要隨意掏耳朵。如果喜歡水上活動的孩子,在耳膜通氣管傷口穩定之後,還是可以游泳的,前提當然是要好好照顧他。


Q:我的小孩是不是每一次感冒合併中耳積水就要吃抗生素?

A:不一定。

是否使用抗生素取決於有沒有合併急性的細菌感染,例如鼻腔有明顯的鼻竇炎合併大量膿鼻涕。這個在文章前面已經提過了。

我常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有的孩子只是因為鼻子過敏很厲害,長期鼻塞經口呼吸,空氣沒有通過鼻腔鼻咽往下到喉嚨,而是直接從嘴巴往下。所以當他稍微有一點點小感冒,甚至只是天氣變化造成鼻過敏鼻塞更嚴重,耳咽管的開口因此堵住了,可能就會出現中耳積水,這種原因引起的中耳積水,抗生素的使用就沒有明顯的作用,可能口服類固醇更有效果。


補充


醫療有不確定性跟個體差異性,有的人還合併特殊少見的狀況,所以我上面說的建議,不一定能夠適用所有病患的各種狀況,還是要讓有經驗的醫師評估,才能做出最合適的判斷。

文章內的圖片,經圖庫網站付費使用或是作者拍攝。

2024/05/30

『影片分享』耳石脫落的各種眼振

作者:李亦倫





耳石脫落的診斷


耳石脫落是最常見的周邊型眩暈原因之一。
要正確診斷耳石脫落,有兩個主要條件:病患發生眩暈的病史(陣發性,短暫因為頭位改變而引發眩暈),以及頭位變化檢查時觀察到的眼振。

透過觀察頭位變化誘發的眼振,可以讓我們判斷脫落的耳石位在何處(左右耳,三半規管中的哪一個,是在半規管內滾動,或可能是卡在半規管壺腹的頂帽內),從而可以進行耳石復位的治療。

因為檢查當下誘發的眼振像是電光火石一閃即逝,而且病患眼振發生的當下因為眩暈不舒服,所以除非利用特殊的眼振觀察儀器例如video Frenzel goggles,否則大部份為病患執行耳石復位治療的時候,不太容易錄下清楚的眼振。

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收集了一些耳石脫落病患在門診進行治療時錄下的眼振,在這邊和大家分享。這是很難得可以在診間內清楚錄下來的片段。看到患者檢查時彈個不停的眼振,大家應該可以想像他們當下眩暈的強度!

謝謝這些朋友們同意提供影片作為衛教材料。 


 


內耳生理解剖


在進一步說明耳石脫落的病生理現象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相關的解剖生理知識。(參考上圖)在人體的耳朵最裡面,我們稱做內耳的解剖位置,有掌管聽覺耳蝸cochlea,以及掌管平衡覺前庭vestibule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s


首先我們要知道內耳(耳蝸,前庭以及半規管)外層硬的部分是骨性迷路,有外淋巴液流動;骨性迷路裡面包覆著膜性迷路,裡面有內淋巴液流通。
在內耳裡面到處流通的淋巴液有什麼作用呢?
  • 這些淋巴液有鈉/鉀/鈣等離子,藉由細胞表面的離子通道打開或關閉,可以改變細胞的電位(去極化或是過極化)而讓神經上皮細胞產生電動勢,能夠將電訊號藉由神經傳播出去。
  • 聲波震動耳膜和聽小骨,可以把能量傳入耳蝸的膜性迷路;以及因為液體的慣性,我們的頭部在直線或是旋轉加速的時後,會讓這些內淋巴液流動,從而去興奮膜性迷路裡面的感覺接受器。(耳蝸裡面是聽覺接受器,前庭和半規管裡面是平衡覺接受器)


 
前庭及半規管的平衡感覺接受器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前庭的膜性迷路包括橢圓囊utricle球囊saccule,裡面有平衡感覺接受器,這個構造稱為耳石斑macula,它的神經上皮細胞(毛細胞)上面有耳石(otoconia或稱otoliths,成份為碳酸鈣)黏著,耳石和它下方的膠質成分形成耳石膜,可以啟動神經上皮去極化興奮放電,這裡就是把物理量轉換為電能的介面。

半規管的膜性迷路裡面,感覺接受器位在壺腹嵴crista ampularis裡面,裡面有頂帽cupula,它的成分是膠質,跟耳石膜的功能一樣,可以造成毛細胞的纖毛偏折造成神經細胞去極化放電。

『橢圓囊和球囊』的平衡接受器裡面的毛細胞排列分別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可以負責感受直線加速度(例如緊急煞車或是踩油門貼背,頭左右傾斜,以及電梯快速直線向上或向下加速等)。因為這裡的平衡感覺接受器裡面有耳石,所以橢圓囊和球囊又被稱為耳石器官。

『三對半規管』,構造就像一個弧線的管狀構造,同側的三半規管彼此互相垂直,並且和對側的三半規管平行。(參考下圖)這樣的設計,讓我們頭部在三度空間裡面的各種不同轉動(沿著X,Y,Z),都可以去興奮特定半規管裡面的平衡感覺接受器。簡單的說,三半規管負責和角加速度運動有關的平衡覺。(旋轉運動會產生角加速度)



doi: 10.21437/SpeechProsody.2016-174


透過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 VOR以及前庭脊髓反射vestibulospinal reflex VSR,讓我們即使在旋轉或是直線加速的時候,也可以維持視線的穩定和身體的平衡。


耳石脫落(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BPPV)


前庭裡面的橢圓囊和三半規管是相連通(而球囊則和耳蝸相連),所以如果橢圓囊裡面的耳石脫落,就可能會滾到半規管裡面。這些人在一些頭位姿勢改變的時候,會讓在半規管裡面的耳石滾動,刺激半規管內的平衡覺接受器,而引起旋轉的感覺。強度遠大於原本只因內淋巴液慣性而產生的刺激) (參考下圖)


 
耳石脫落的病生理


家可以想像,半規管就是三條彎彎的水管,耳石就像是原本黏在水管壁上的小彈珠。彈珠脫落了之後,當你把水管拿起來在不同的方向移動或是轉動,彈珠就會在裝滿水的管子裡面滾動,這個物理能量轉換成電能將訊號傳回大腦。大腦收到訊息,會「被騙」,認為你正身處天翻地覆的環境之中,從而透過VOR和VSR的反射引發眼球的跳動和身體肌肉的收縮。

沒錯,當耳石越大顆越重,或是滾動的速度比較快,這個彈珠滾動的「動量」越大,患者感受到的眩暈就會更強!

而當日子久了之後(通常幾個禮拜),耳石這個碳酸鈣結構被吸收了,你的BPPV也會跟著緩解。相對的,如果過了一陣子,又有新的耳石掉落,病患的BPPV就會又復發。 

BPPV的全名是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
也就是一般常聽到的耳石脫落。比較常出現的情況是耳石在半規管的弧線裡面滾動,我們稱為管耳石症canalithiasis;如果耳石卡在壺腹的頂帽上,我們稱為頂帽沉石cupulolithiasis,這種狀況會產生不同的眼振。其中canalithiasis比較常見,也比較容易治療成功。(再回去看上圖「耳石脫落的病生理」)

我們文章一開頭分享的影片裡面,案例一就是水平半規管的管耳石症;而案例二就是水平半規管的頂帽沉石症,這是比較不容易處理的BPPV。案例三是後半規管的管耳石症,屬於最常見的BPPV,這一類的病患,就是坐著然後往特定一邊躺下去睡覺的時候,會誘發大約數秒鐘到數十秒不等的嚴重眩暈(看半規管內耳石滾動的動量)⋯⋯你學會了嗎?

相信大家看到這裡已經頭昏,快要眩暈發作了!?😂😂

如果你覺得有吸收到一些,非常棒👍。現在可以回到文章最上面,再去看一次影片,可能會更有感覺喔!


延伸閱讀


關於內耳的生理,Ninja Nerd的YouTube影片,有非常清楚的說明,很適合醫學院學生甚至臨床醫師參考。(連結的內容是介紹半規管的生理解剖,以及BPPV的病生理)





這是另一個我們先前分享的耳石脫落檢查的眼振錄影,第一位病患的眼振非常強烈,也分享給大家。





2024/05/26

如何正確執行鼻沖洗?

作者:李亦倫




在我的門診,來看上呼吸道疾病的病患,有相當高的比例會被我建議回去嘗試沖洗鼻子,來作為輔助藥物治療的一部分。甚至對於某些單純過敏,慢性鼻塞或是輕微鼻竇炎的病患,「正確」的鼻沖洗還可以取代藥物治療。

不過對於沒有洗鼻經驗的成人或是小朋友的家長,通常會擔心自己或是孩子無法接受鹽水沖洗鼻腔;也常有患者沒有把握可以正確的操作,害怕造成傷害。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如何正確又安全的進行鼻沖洗,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考慮洗鼻子。

提示:文章最後面有鼻沖洗的完整示範影片。


鼻沖洗的目的及時機


1.有效率地將鼻腔和鼻咽的分泌物清理乾淨:
例如急慢性鼻竇炎很黏稠排不出來的膿鼻涕;鼻過敏發作或是感冒初期大量的清鼻水;鼻涕倒流堆積在鼻咽部以及後鼻孔;鼻腔手術或是受傷後鼻腔的痂皮血塊;空氣污染的環境下堆積在鼻腔的灰塵或是大分子過敏原;頭頸部放射線治療後容易堆積的分泌物;或是有其他任何不屬於正常生理狀況會存在於鼻腔的物質需要清理。

2.緩和鼻塞: 
呼吸道感染或是發炎引起的急性鼻黏膜腫脹,可以藉由溫鹽水沖洗而獲得緩和。就像冬天在戶外,乾冷的空氣會引發「生理性」的鼻塞來避免過於刺激的冷乾空氣進入下呼吸道;之後回到家裡,喝杯溫水或是泡個熱水澡,鼻塞會就獲得紓解。

我們鼻腔黏膜的充血或是消腫,由自律神經系統調節來因應環境溫溼度的變化,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會有生理性的鼻黏膜消腫(舉例,走進熱蒸氣瀰漫的三溫暖,鼻子會因為鼻黏膜消腫而通暢。)

以上,簡單的說,就是藉由鼻沖洗讓鼻腔恢復正常生理的通暢以及濕潤。


鼻沖洗注意事項


1. 使用專用的洗鼻鹽
一般食用鹽含碘,可能刺激鼻黏膜。一般藥局皆有販售專門用於鼻沖洗的鹽包或是鹽罐,費用都不高。

2.使用溫開水溶解洗鼻鹽
約38-40度,泡完後剛好比體溫略高,才能達到鼻黏膜消腫的生理作用。不要使用自來水,台灣的自來水非生飲等級。

3.依照洗鼻鹽建議的水量,才能泡製成為生理等張的食鹽水。高張溶液理論上消腫效果更佳,但是對鼻黏膜較為刺激,不宜過度使用。

簡單地說,就是用生理性等張且等溫的乾淨鹽水沖洗,才不會讓你有溺水的嗆鼻感甚至達到反效果。


鼻沖洗詳細步驟


讓大家參考一下鼻沖洗的拆解步驟,




無法執行鼻沖洗的狀況


如果只有單側鼻塞,進行沖洗時,可以讓能呼吸的鼻子在上面,利用這一側開始進行沖洗;因為下方的鼻子塞住,所以這種狀況下溫鹽水會從你的嘴巴流出來、只要水流順順的沒有不舒服,依然可以沖洗。

如果雙側都嚴重鼻塞,兩邊鹽水都進不去(當然也就出不來),看不到溫鹽水從低位的鼻腔或是嘴巴出來。如果出現這種狀況的話就先暫停,不要在這時候用力擠壓瓶子:因為原本溫鹽水依循重力流動的通道因為堵塞過不去,你加壓之後,可能會把鹽水帶往其他方向,通常就是流向後鼻孔(鼻咽)側邊的耳咽管開口,這樣就有可能會把鹽水沖到中耳腔內。

鼻子兩邊都嚴重堵塞,可以考慮洗完溫水澡,喝幾杯熱水之後再試看看;或是先用熱蒸氣熱敷鼻子,讓鼻腔下鼻甲黏膜生理性的消腫,來爭取空間。

補充:如果沖洗的時候真的感覺到鹽水被洗到耳朵裡面,也不用過於驚慌。先停止鼻沖洗步驟,然後嘗試大口吞口水或是喝幾口溫水;這個吞嚥的動作會讓耳咽管打開,跑到中耳腔的水就有機會沿著重力流出來。即使當下仍然有中耳積水的不舒服,只要你的鼻咽腔乾淨,在鼻咽腔外側的耳咽管開口沒有堵塞,這種相對乾淨沒有感染的分泌物,會在一兩天內自己排掉。


小孩子多大可以幫他洗鼻子?


幼兒只要能夠符合下面兩個條件,基本上就可以幫他嘗試洗鼻子:
  • 沖洗時能夠放鬆配合,不出力抵抗。如果孩子過度出力或是晃動,沖洗的鹽水就不一定順著重力引流的方向流到比較低位的另一側鼻腔,而有可能跑到耳咽管開口甚至流進到中耳腔。
  • 已經可以清楚反應沖洗時是否有不舒服,例如可以表達鹽水跑到耳朵裡面。
基本上3-5歲大的孩子成功的機會很高,國小以上的孩子,可以嘗試讓他自己洗看看。

不過,大家要注意不需勉強,這次失敗了就休息幾天,改成用熱蒸氣蒸鼻子,多喝溫水,一樣可以緩解鼻子的發炎症狀。過一段時間如果有需要的話再繼續嘗試。


一天最多可以洗鼻子幾次?


這個問題,要看你的症狀嚴重度:鼻涕分泌物多寡以及鼻腔不舒服程度,決定你的沖洗頻率。

就像刷牙一樣,除了睡前和三餐飯後應該刷牙;如果臨時吃完東西,牙齒上有沾黏糖果或者是食物殘渣,我們可以馬上做潔牙動作。如果正確的刷牙,不要傷害牙齦或是拿髒的牙刷使用,並不會有特別次數的限制。

沖洗鼻子也是,一般建議睡前把後鼻腔及鼻咽的分泌物沖洗乾淨,讓鼻腔暢通,改善發炎。早上起床後把殘留在鼻腔一個晚上的分泌物洗掉,也可以用來評估鼻腔發炎及分泌物是否有改善。如果白天症狀明顯,都可以視情況沖洗數次。

沒有特殊的情況,早晚洗一次通常能有不錯的舒緩效果,嚴重一點的一整天三到四次也應該很足夠,主要還是要注意正確的沖洗方式以及清潔洗鼻瓶。如果每次沖洗出來的水都非常乾淨,代表不用太頻繁的洗,症狀若已緩解,可以停止固定沖洗。


鼻沖洗影片


最後,給大家看完整的鼻沖洗影片,裡面有完整的步驟說明,看完之後會更清楚。也歡迎大家訂閱林口微笑診所的YouTube頻道,我們不定時會上傳新的衛教影片。




利益揭露


我不是產品代言人也沒有收到任何廠商的好處,純粹是覺得這組洗鼻器很實用,而且在診所旁的藥局就有在販賣,很方便取得。就跟相機一樣,你能夠帶著好好使用的,就是好的鼻沖洗用具。大家有自己習慣的洗鼻器都可以按照我的方法來使用看看。


延伸閱讀(對鼻腔生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鼻塞微創手術 說明影片








一堂遲到10年的課『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作者:李亦倫

『如果不發聲,就會被發聲。』
『品牌=溢價』

劉育志醫師的這兩句話,總結我今天「個人品牌工作坊」的上課心得。

其實在十年前,蔡依橙醫師創立了新思惟國際,之後陸續推出的各種課程,我都有在關注。其中『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是我一直最感興趣的,不過也只是持續觀望,遲遲沒有報名上課。結果我周遭認識的許多朋友,都已經上過新思惟的這堂課,並且開啟了他們網路上的第二人生。我也觀察到現在有不少copycat打著類似旗幟的課充斥在市場上,「個人品牌」變成顯學,彷彿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有自己的品牌一樣😅。

我,做為一個耳鼻喉科診所負責人,診所挺過了新冠疫情的衝擊(林口微笑在2020年8月開業),營運可以逆勢成長,疫情過後也算穩定。沒有現實變現壓力的我,是怎樣的心路歷程,讓我願意掏錢改變心意,付諸行動報名上課?且讓我娓娓道來。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部落格


我是屬於1970s出生的那個世代,1995年暑假,微軟推出Windows95,這是我高中畢業的那一年。雖然Windows作業系統讓大家一直暈倒(windows諧音,老人才知道的梗😂),但是它的直覺好用,推升了搭載Win95的電腦銷售(其實那時候比較多的是副廠安裝光碟),也間接影響我買了人生第一台電腦。(大家都有PC,我也就跟著買,開學前請高中好友帶我騎著摩托車到光華商場去組了一台電腦。)

大學時期我們在宿舍經歷了BBS的蓬勃發展,到後來網路生態出現部落格的轉變,一起見證了無名小站和奇摩部落格的黃金年代。在全盛時期,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有無名小站和奇摩部落格的帳號。

那時候好友和同學之間,會利用網路相簿和部落格網誌來分享日常生活以及近況,有點像網路日記的概念,大家也會利用這些網路資源來查詢部落客分享的生活資訊(開箱文或是遊記最多);或是最主要用來就很單純的⋯⋯追蹤無名正妹🤣。

千禧年前後,每個大學生幾乎都會有一個部落格帳號,Yahoo奇摩是當時台灣最大的入口網站,你申請了Yahoo奇摩帳號,就內建奇摩部落格給你使用。我的前女友太太當時也從無名搬到奇摩,在奇摩用部落格和相簿記錄日常生活,當她後來去英國留學碩士的時候,我也是透過追蹤她的奇摩部落格,即時知道她在國外求學的生活狀況。和現在的年輕人,每天追蹤好友臉書動態跟follow IG限動一樣的道理。

後來Google陸續收購了Blogger和Picasa,將部落格和網路相簿整合,也讓Google使用者可以直接使用Blogger功能,大約2006年我們就跳到這裡了。之後無名,奇摩部落格陸續關站,在2023年,Xuite隨意窩也熄燈了。當年百花齊放的一大票台灣本土部落格,主流的現在只剩下痞客邦了,真正時代的眼淚。


荒廢的個人網誌


其實早在2011年,我現在這一個blogspot部落格就已經就已經有了第一篇文章。

那時候是在台北榮總擔任主治醫師,剛好被長官要求寫了一篇簡單的「過敏性鼻炎」相關衛教,把自己整理好的一些鼻腔解剖生理資料留了下來,然後在Blogger帳號裡面再新增一個網誌,隨手把打好的東西丟上去,把它當作我個人的臨床筆記。因為後續醫院的臨床和教學業務比較忙,所以這個部落格後來也就躺在那裡歲月靜好了一陣子😅。

之後也陸續增加了少量內容,大部份都是剛好整理了一些東西,順手備份放上網路,以免以後資料自己也找不到。因為不是面向一般民眾的網站,所以沒有特別去經營,不過還是有一些病友因為受鼻炎困擾,透過網路搜尋找到像「後上鼻神經截斷術」的這類文章,而來留言詢問,甚至有好幾位是香港的朋友們。(補充:依照新思惟的建議,讓網站成為資訊分享和知識呈現的地方,與別人的互動放到社群網站去。所以,在今天上課時套用了新的模板後,我的部落格已經沒有留言功能了。)

如果追溯到更早之前,其實在2006年,和太太去蜜月旅行回來,因為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安排行程,也想把旅行當下的感動寫下來,所以那時候就發願:我要把紐西蘭南島兩個禮拜的旅程記錄在部落格⋯⋯

然後,那個旅行網誌到現在還沒完成🤣🤣。


無法持續產出的原因


主要還是缺乏動機。我有沒有迫切的需要去經營網站和寫文章?

當初我在醫學中心擔任主治醫師,覺得已經站上了醫療服務的象牙塔金字塔頂端,有需求的病患應該會主動找到我,反正台北榮總的招牌這麼大,還用擔心沒有病患嗎?自己應該要更專注在臨床服務(看診+開刀+查房以及教學)和專業寫作(除了升等需要的醫學期刊論文,各種研究和教學計畫也佔據每天的工作清單。)

睡覺和休息的時間都不夠了,我還花時間寫網路文章?!先丟一邊去!

後來轉進基層,一開始受僱沒有壓力,後來自己負責的診所業務都還算順利,另外也愚笨的認為耳鼻喉科診所,服務的就是社區民眾,是在地型態的深耕經營,並不像是醫美診所要跟其他人競爭自費市場,或是有特別治療少見的特殊疾病,需要讓遠地而來的病患或客戶知道你。

還有一個誤解:就是認為自己擅長面對面跟病患溝通,看著對方的眼睛說教講話比較有溫度和人味。而醫師部落客們,應該是面對病患不太自在,所以才會想要躲到鍵盤後面,用靜態文字去表達?
 
總之,理由一大堆,真正沒有持續創作的原因,就是缺乏動機!!

直到後面這幾年我的動機逐漸浮現⋯⋯


品牌的溢價效應


同一間鞋子工廠製造出來的相同慢跑鞋,有貼上Nike勾勾的,相較於白牌,販售的價格可以高出好幾倍!這就是品牌造成的溢價。現在的醫療產業,也有一樣的現象,而且建立品牌的各種成本大幅降低,端看你有沒有用對方法。

這幾年的網路社群風生水起,年輕一代的醫師們很多都積極的經營個人粉專或是影音頻道。如果以醫學系畢業的年資來切割,40歲以下的學弟妹們和我們這些6年級以上的醫師,有建立個人粉專的比例應該是有顯著的差異。不論科別,剔除本來就擁有話語權的大老們,醫師族群在社群網路上所擁有的話語權,應該是和年資成反比的。

以前的名醫是在院內或是業界擁有好的臨床服務表現。(這裡不提很會寫論文,但是臨床不怎麼樣的那一個族群,他們對醫學也很有貢獻,但是我生病要開刀不會找他們)相較之下,現在的名醫,是在網路上擁有能見度的那一群,知名度不一定是傳統藉由一個個手術病患口耳相傳來的。

如果是在20年前,你有某個健康困擾或是得到某種疾病,不知道找誰處理,大部份的人,會先透過病友或是認識的有在醫院上班的朋友的朋友,去打聽某某醫師的口碑如何,開刀技術怎麼樣,照顧病患是否用心等等,透過收集真實體驗的回饋,而做出選擇。

在今天,你可能也是會透過關係打聽到某醫師不錯⋯⋯然後下一個動作就是google搜尋這位醫師了。比較極端的,例如在外地旅遊,晚上小孩臨時生病發燒要看醫生,也是先打開google maps查詢診所或醫師的評價如何才去,跟決定今天晚上要去哪一家餐廳吃飯一樣的流程了😂。

舉例來說,A醫師,專注於臨床治療,執行乳癌手術的成果非常好,癌症術後復發率很低,但因為臨床工作太忙,沒有經營個人網站,網路聲量稀缺,google搜尋到的內容寥寥可數,可能就是一些醫院網頁提供的醫師介紹;另外一位是網路曝光度很高的B醫師,google搜尋到滿滿的衛教新聞或是媒體報導,另外有各種醫藥商品代言廣告,這位B醫師雖然臨床的治療經驗比較少,但是在今天這個時代,一般病患對他的信任度可能還來的高一點。

品牌經營,不止帶來溢價,可能還會反轉你跟同儕的價值差異。這是現在的潮流,無法置身事外 ;海嘯來了,你不處理它,可能就被它淹沒。

所以身為可能就快要死在沙灘上的前浪前輩醫師,我們還是必須努力一下😂,把自己的專業讓大家看見。我們只要把自己做的不錯的部份,讓大家知道,google搜尋的時候,不要只是出現情緒性負評,這樣就值得了!(哈哈,我的要求很低。)


強化看診後的衛教效果


做為一位以臨床為主的基層醫師,我最喜歡也擅長的,就是在實際問診的時候,面對面跟病患溝通和傳遞正確的觀念,這應該也是大家願意持續給我看診的主要原因。至於網路衛教或是教學文章,當然是很好很有意義,不過已經有很多同業在做也做的很好,應該不缺我一個??

但是說也奇怪,同樣的一段話和內容,從不同人的嘴巴講出來,對方能夠理解和吸收進去的程度,會有非常大的差異。實際看診過的病患,和醫師之間有一定的bonding,他們對於熟悉的醫師會有更好的信任感,從這位醫師的嘴巴說出來,或是網教文章寫出來,對他們就是更有說服力。

另外當我日復一日,對著家長或是病患,說著同樣的注意事項和處理原則,的確也是會有生理疲乏的時候,尤其是年紀到了之後,聲帶功能也不如年輕時候好,唱歌高音也都唱不上去了

有時候也會發現:即使你很認真的解說,講的口沫橫飛,對方也很努力的聽,聽到耳朵出油,在看診有限的時間內,還是會有患者當場吸收不了醫師我都眩暈要吐了你還跟我說這麼多,或是走出診間又忘記,然後下次回來又重複相同的問題。哈哈,看診的日常之一。

因此我也下定決心,要來好好整理我荒蕪許久的部落格,把想對病患或是家長們說的話,在這裡好好講清楚。

所以就在四月底,當我的臉書動態牆又跳出新思惟的「個人品牌工作坊」課程活動。確定好當天沒有其他活動,把門診看診時間排開,同時跟老婆報備好,我就毫不猶豫的報名完成繳費了!


先解決建立網站最基本的問題


就我個人過去的經驗,不管是隨意寫寫的旅行紀錄,或是想要言之有物的衛教文章,花去我最多時間的,不是思考要寫什麼內容,而是過程中不斷反覆地去調整文章的排版和配圖,字型顏色怎麼配,要放上什麼圖,一整個選擇障礙🤦‍♂️。

就像當初寫醫學論文一樣,明明資料都整理好了,卻花了好多時間傷腦筋怎麼排版和用字遣詞,重點是絞盡腦汁之後呈現出來的樣子,卻又不盡理想。如果我還在醫院,可能要報名的下一個課程就是論文寫作工作坊了。

還有一個很大的barrier,就是引用網路公開的資料以及圖片,可能觸及的侵權問題,再加上自己創作的圖表又達不到想要的水準。這個考量也讓我把部落格轉為自己參考用,放上整理好的內容,自己觀看為主,不去煩惱。關於這個部份,在課堂上也有充分的說明。

課程中,劉醫師和蔡校長說的很好,醫師要寫文章,應該把心思和時間放在專業內容的創作。至於網站的排版和配置,藉由新思惟編排好的模板範本直接套用,讓我省去一半以上的時間,卻帶來閱讀體驗不止兩倍的提升。(真的很棒!)

讓我們在網站的創作,回歸到本質,不要再花時間摸索技術層面的問題了。想讓大家看到什麼內容,你就好好持續的產出就好,其他的旁枝末節,再也不是你裹足不前的藉口了。謝謝新思惟團隊,幫助我跨越那個看似簡單但是又不容易克服的門檻。


提升文章能見度和找到自己的定位


部落格文章要能夠吸引人。排版,字體,和配圖等剛剛說的那些,只是基本的方便閱讀。要引起讀者的迴響,重要的還是你傳達的內容和釐清你的受眾。以及,有效的傳播媒介。

劉醫師從下標開始,讓大家知道如何抓到一般民眾的心理。同樣的內容,標題不一樣,在網路上引起的注目程度落差可以很大。先讓他們有興趣看下去才有用,寫的再專業,沒人想看等於白忙。

另外,以社群網站當做窗口,去分享你的文章,提高它的能見度。甚至連部落格文章,使用的照片格式長寬比1.91,會是最好的臉書分享預覽比例都幫你注意到了,直接用PowerPoint就能完成大多數的圖片編輯。

後續課堂上也提到,關於網路創作必須注意的法律紅線,如何跟網路刁民鄉民們互動,都是有興趣發展個人網站的醫師必須注意的核心問題 。

蔡校長也分享了校友裡面,四個利用經營個人網站而成功的不同類型,他們是如何一步步累積自己的網路信用和專業資產,走向成功,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每個人應該可以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方向。

網紅需要的是流量和聲量,大量的曝光度可以帶來商業代言或是客戶上門,但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不小心隨時會翻船翻車。蹭流量和拼聲量,對醫師的職業來說或許會有一時的效益,但是我理想中的網站,希望是一個平台,一方面能夠呈現自己的專業,同時把診間裡面無法講清楚說明白的觀念好好釐清,保護自己的喉嚨。希望能夠持續耕耘,後續帶來的長尾效應,讓未來大家在搜尋某個專業領域的時候,能夠找到自己,「喔~原來我家附近的診所就有醫師可以處理好我的問題。」

上面說了很多。其實光是能夠用上課學到的技能,幫孩子們建置部落格,帶領他們記錄生活的軌跡,我覺得這堂課就已經值回票價了。想想平常為了拍孩子們,在攝影器材和整理照片,所投注的金錢和時間成本,就遠遠高於今天來上課的代價。(好吧,其實那也是自己買相機設備的藉口之一😆)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如果你跟當初的我一樣,有好多的憧憬動機想要寫部落格或經營網誌,但是卻有更多的藉口把這個計畫晾在那邊。

現在,你想要把計劃實現為成果,只需要做一件事情。


報名下一期的新思惟網路時代個人品牌工作坊。



2024/04/01

林口微笑



Line官方帳號連結


加入診所官方帳號為好友,就可以直接利用Line進行網路預約。也有完整的診所衛教資訊可以參考。




關於我

兩個孩子的爸,成長於南投草屯的鄉下。熱愛旅遊以及攝影。醫療是工作也是我的職業,每天努力解決病患的問題,是我的堅持。




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開業醫師?
  • 親切是首要,來自於基本對人的尊重。
  • 細心溫柔能加分,會讓病患安心。
  • 專業的知識是cornerstone ,要持續讓自己在專業領域保持在領先群。


李亦倫醫師 學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1995-2002 
台北榮總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2009-2011 
台北榮總臨床教學績優主治醫師獎 2010 
嬰兒與母親雜誌 小兒科好醫師推薦 2016 
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 2020/8-now
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龜山) 2018/4-2020/8
桃園市吳鎮宇耳鼻喉科診所/李亦倫診所 2011-2018
竹東榮⺠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2007-2009 
台北榮總耳鼻喉部總醫師 2005-2007 
台北榮總耳鼻喉部住院醫師 2002-2005 
台中榮總年度最佳實習醫師第一名 2002


臨床專長及興趣


微創鼻塞及打鼾射頻手術
各類耳鼻喉科疾病
眩暈症評估及治療
小兒成人呼吸道過敏及氣喘
聽力障礙以及助聽器選配
甲狀腺以及頸部超音波檢查
一般皮膚病診治


現職 


雪泥鴻爪

我2006年在blogspot蓋的第一個部落格網誌,就叫做『雪泥鴻爪』,當初網誌就是想要用來記錄生活以及旅遊,因為各種原因,其實只是懶,它已經躺在blogspot空間快要20年了,時間流逝的速度真是驚人!我們一輩子有多少個20年?今天就用魔法讓他revive!希望在這個平行時空裡的它能夠好好的長大~

不是正在旅行,就是在計劃旅行中⋯⋯

  • 2024/06 Summer in France
  • 2024/04 Tokyo Disney Resort & cherry blossom in Kamakura
  • 2023/08 墾丁凱薩飯店
  • 2023/06 Germany+Austria+Alsace in France, the Alps
  • 2023/05 阿里山賓館
  • 2019/10 日本上高地 奧飛驒 黑部峽谷
  • 2018/04 the Netherl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