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亦倫 (衛教文章同步發表於診所粉絲頁)
#診間衛教 #聽神經瘤 #單側耳鳴合併聽損 #危險的耳鳴
大家好,我是李醫師。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耳鳴的經驗。絕大多數人經歷過的耳鳴,可能只是偶爾出現短暫/高音頻的聲音,對日常生活沒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如果是長期的惱人耳鳴,不僅影響睡眠以及情緒,同時也反映出身體可能出了狀況。有些病患因為慢性惱人的耳鳴困擾,甚至合併焦慮或是憂鬱。
在諸多耳鳴主訴的患者中,我們的警示雷達會優先鎖定『急性』,『單側』且『持續』(不間斷)的耳鳴。
在上述的症狀中,『突發性聽損』是我們必須立即排除的診斷。在我們診所配置有標準聽力檢查室,可以確認病患聽力狀況。如果符合突發性聽損的條件,會立即給予藥物治療,其中三分之二的病例,受損的聽力可以完全或是部分恢復。
但是,有一部分的突發性聽損病患,治療反應不佳,除了考慮救援治療,也要去研究聽力無法恢復的原因。其中一個需要考慮的鑑別診斷,就是聽神經瘤。
最近黃瑽寧醫師的愛+好醫生頻道,邀請到我的大學同窗,也是北榮ENT訓練的同梯(畢業後一起當住院醫師+總醫師,一起下鄉,也同時回到榮總當主治醫師),現任台北馬偕醫院耳科主任的
#褚嘉慧醫師,幫大家介紹『聽神經瘤』的一些衛教知識。我特別推薦給大家。
褚醫師的節目內容,除了賞心悅目之外,她的口條清晰有條理,內容含金量超高,非常值得大家認真觀看喔!
這裡我先幫大家簡單畫一下重點!有興趣的各位,可以去YouTube看看。如果想加快瀏覽,可以開啟2x速度播放。
基本認識
聽神經瘤雖然名為『聽神經瘤』,但實際上是長在前庭神經上的良性腫瘤,正式名稱是『前庭神經髓鞘瘤』。
如出現單側耳鳴或聽力下降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避免腫瘤壓迫小腦或是腦幹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對於治療方式,大多數的小腫瘤,會選擇持續觀察,用磁振造影追蹤腫瘤變化;如果腫瘤超過2.5公分以上,考慮到腫瘤壓迫小腦或腦幹的風險增加,會建議積極處理,無論是手術或加馬刀,都有其適用情況和可能的風險;一旦腫瘤大於3公分以上,因為加馬刀效果不佳,會考慮開顱手術。
重點筆記
影片20:45 『聽瘤確診過程』:
初期症狀
通常從單側耳鳴開始,且是持續性的耳鳴。
初期聽力檢查可能正常,或只出現高頻聽力下降,因此容易被忽略。
確診關鍵
若耳鳴持續,甚或有漸進性單側聽損,應進一步做『聽性腦幹反應』檢查,可偵測聽神經功能。
若聽性腦幹反應異常,則需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才能確認是否有聽神經瘤。
檢查重要性
強調及早檢查的重要性,以便及早發現並進行後續處理。
其他重點
基本認知與症狀
•聽神經瘤正確名稱應為「前庭神經髓鞘瘤」,實際上不是長在聽神經上。
• 屬於良性腫瘤,生長速度通常緩慢。
• 典型症狀包括單側耳鳴和單側漸進性的聽力減退(少數為突發性聽損)。
• 非典型症狀也可能出現,使診斷變得困難。
診斷與風險因素
• 診斷過程包括詳細的聽力檢查和影像檢查。
• 單側耳鳴持續或出現聽力障礙是重要警訊。
• 某些風險因子可能與此疾病相關,但並沒有很確切的關聯性。
治療選項
•
根據腫瘤大小決定不同的處置方式。較小的腫瘤最常見的處置是『觀察以及等待』。
• 手術治療是選項之一,但可能有後遺症。
• 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是另一種治療選擇。
• 加馬射線治療也可能有併發症。
預後
• 術後耳鳴或聽力損失可能不會恢復。
• 治療是為了避免小腦以及腦幹受壓迫。
最後,提醒大家,有任何聽力相關問題以及需要安排聽力檢查,可以先致電櫃檯安排時間,初診病患也可以安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