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亦倫 醫師
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
一、什麼是「耳石脫落」?
你是不是曾經一轉頭、或早上從床上坐起來時,覺得整個世界都在旋轉?
這種短暫、強烈、讓人想抓緊床沿的暈眩感,很可能就是俗稱的「耳石脫落」,正式名稱是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BPPV,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二、為什麼會耳石脫落?
人類的內耳除了耳蝸(Cochlea)負責聽覺之外,也有個負責平衡的前庭系統,就像人體的陀螺儀。
它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
前庭(Vestibule):偵測重力以及直線加速度。
三個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s):偵測旋轉加速度(角加速度)。
在前庭中,有兩個小構造叫做橢圓囊(Utricle)和球囊(Saccule),上面有一層「耳石膜」,黏著許多微小的「耳石」(碳酸鈣顆粒)。
這些壓在耳石膜上的耳石,原本乖乖地幫我們偵測重力以及直線加速度方向,但有時候(例如年紀增加、感染、外力撞擊或其他不明原因),耳石會「掉下來」,進而滾進旁邊的半規管裡。
想像半規管像三條彎彎的水管,耳石就像小彈珠掉進去,當你轉頭或躺下時,小彈珠在水中滾動,刺激平衡神經,大腦就「誤以為」你在旋轉 —— 這就是眩暈發作了!
半規管的功能,原本就是讓我們大腦感知旋轉角加速度,而這些滾進來的耳石,因為放大了半規管內容物的慣性,攪亂了一池春水。
原本正常轉動頭部,會讓半規管裡面的內淋巴液流動,藉此興奮半規管的感覺接受器。但是這個內淋巴液流動,被滾進來的耳石"放大"動能,因此旋轉的力道也被放大,導致只是頭轉了一下,大腦卻以為轉了好多下。
|
| 耳石從橢圓囊脫落,掉入半規管中,引發BPPV。 |
三、如何診斷耳石脫落?
耳鼻喉科醫師會根據兩個條件診斷:病史+因頭位變化而誘發的特定眼震。
病史:典型是「姿勢改變就暈,但幾十秒內就好」的眩暈
檢查時誘發的「眼震(Nystagmus)」:誘發眩暈後,我們的大腦以為頭不停的在旋轉,所以眼球會不自主地跳動,這是一種人體本能的righting
reflex,在旋轉時會想要把目標物固定在視野中央。
這種眼震是診斷耳石脫落的重要線索。
因為三對半規管分別掌管不同軸的角加速度旋轉(下一段會有圖示),所以藉由不同頭位變化誘發相對應的不同眼震,是診斷BPPV的最直接證據。
但因為眩暈發作當下眼球跳動太快、患者也很不舒服,所以有時候要靠特殊儀器(如
Frenzel 眼鏡或錄影眼振儀)才能觀察或是清楚記錄。
我在診所看診時,收集了一些真實病例的眼震影片。感謝病友同意提供,讓大家可以清楚看到那十分戲劇性的眼球跳動!
四、耳石脫落的分類
根據耳石掉入的半規管與位置不同,會造成不同類型的 BPPV:
管沉石型(Canalithiasis):
從橢圓囊或球囊脫落的耳石,自由的在半規管裡滾動,最常見的是後半規管,而水平半規管BPPV的眩暈以及眼震會最厲害。(依照解剖位置以及重力方向來看,滾到上半規管的BPPV機率很低。)
後半規管 BPPV(最常見):躺下或起床時會突然天旋地轉。
水平半規管 BPPV:翻身或轉頭時暈眩明顯。
頂帽沉石型(Cupulolithiasis):耳石卡在半規管頂端,症狀持續較久、較難治療。不在這裡特別介紹。
|
| 三對半規管,分別感知不同軸的角加速度旋轉。 |
|
| BPPV耳石脫落的病生理說明 |
上面的圖可以看到從橢圓囊脫落的耳石滾入半規管中,比較常見的是『管沉石』,這種耳石在半規管內自由滾動的狀況,也比較容易復位回去。
另外耳石黏附在壺腹嵴裡的cupula上面的是『頂帽沉石』,主要出現在水平半規管,當我們做Supine-Roll
test耳石脫落測試時,會出現apogeotroic nystagmus
水平逆地性眼震。這種BPPV比較不容易一次復位成功。
通常暈眩只會持續十幾秒到一分鐘,然後慢慢恢復。
五、治療:把耳石「搖回去」
耳石脫落是物理性問題,治療的關鍵就是「讓小石頭回家」。
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 耳石復位術(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
醫師會依照耳石的位置,帶領患者做一系列的頭部動作,利用重力把耳石「搖」回橢圓囊。
耳石復位的重點是,要先確定是哪一種以及哪一個半規管的耳石脫落,再來就是復位是利用重力把耳石滾回去橢圓囊,所以速度不能太慢,不然耳石『滾』不回去。
水平半規管:
如果是一般的管沉石,只要一路往比較不暈的那一邊轉,就能復位。(參考NEJM影片,Video 6就是在說明,病患有右側水平半規管耳石脫落,進行BBQ手法來復位。影片中的卡通圖,是從執行醫師的視角,由病患頭頂看水平半規管。)
後半規管:
是最常見的BPPV,一般在門診我們利用Dix-Hallpike
Maneuver確認是那一邊的後半規管耳石脫落,就可以直接執行Epley手法復位。而Semont法相對簡單,如果在家裡復發,確定了是同樣一側的後半規管,可以依照醫師建議在家裡自己嘗試看看。
Epley法
Semont法:動作需夠快,才能把耳石『甩』回去橢圓囊。有些患者可在醫師指導下於家中進行。
⚠️ 提醒:
請務必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復位。動作錯誤可能造成暈眩加劇或跌倒受傷。
若症狀太強烈,醫師也會先給藥物緩解,之後再進行復位。
六、會不會復發?
耳石隨時間可被吸收,有些BPPV即使沒做復位,症狀幾週內就會緩解。
但若再有新耳石掉落,也可能復發,這是常見現象。
別擔心,重新復位即可。
七、延伸學習
如果想要更了解BPPV的病生理,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臨床筆記。
耳石脫落BPPV的各種眼振以及耳石復位
耳石脫落BPPV的各種眼振以及耳石復位
結語
耳石脫落雖然讓人暈到懷疑人生,但其實是良性且可治療的問題。
只要正確診斷與復位,大多數病人當場就能改善。
如果你或家人有「一轉頭就暈」的情況,請不要忍耐或自行嘗試復位,讓耳鼻喉科醫師幫你把「世界搖回正的方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