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倫醫師|鼻塞微創手術|耳石復位|睡眠呼吸中止|專業聽力室|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 細胞型流感疫苗 vs 傳統雞胚疫苗:你要知道的關鍵差異 WFU

2025/09/25

細胞型流感疫苗 vs 傳統雞胚疫苗:你要知道的關鍵差異

 作者:李亦倫醫師




在流感疫苗的世界裡,製造方法有不同,常見的就是「雞胚培養」(egg-based)和「細胞培養/細胞型」(cell-based 或 MDCK 細胞)兩大流派。

哪一種比較好?其實各有優勢與限制。以下是你應該知道的重點:


為什麼有人主張「細胞型」更有優勢?


1.避免雞胚適應變異(egg adaptation)

傳統流感疫苗在雞蛋中培養時,病毒為了在雞胚中複製,可能發生「抗原變異(antigenic changes)」,導致疫苗株與實際流行株之間的差距。細胞型方法因為在哺乳類細胞中培養,可降低這些適應性變動的風險。

2.產能及時間彈性提升

細胞培養不需要大量雞蛋,因此不受雞蛋供應緊張的限制;當流行株變動快或產能壓力大時比較有優勢。

3.抗原對應度可能較好(較少變異)

有研究指出,使用細胞培養技術能讓疫苗株在抗原性(antigenic match)方面較貼近 WHO 建議株,有助提升保護效果。

4.臨床/真實世界資料支持部分優勢
  • 一項 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 的真實世界觀察研究顯示:在三個美國流感季(2017–2020),cell-based 四價疫苗比傳統雞蛋四價疫苗,對確診流感的相對保護力高至少約 10%。
  • 在 2019–2020 季節,有研究報告 cell-based 疫苗在預防住院、急診與門診等面向的效果比雞胚製疫苗略優,差異在 6–10%左右。
  • 也有研究發現,在 18–64 歲成人中,cell-based 與 egg-based 在預防住院方面保護力相當。

不過:並非每個季節,細胞型疫苗都一定贏。在某些流行株與疫苗株偏差不大的季節,兩者效果可能差異有限。


限制與挑戰是什麼?


1. 成本與設備要求較高:

建立細胞培養系統比雞蛋培養資本與技術門檻高。


2. 證據不完全一致:

雖然不少研究支持 cell-based 的優勢,但也有系統性回顧認為目前證據尚未充分證明其普遍優於雞胚型。

3. 若變異株偏離太遠,優勢減弱:

若實際流行株與疫苗選株差異大,那麼即使細胞培養減少變異優勢也難彌補株選擬合度的落差。

4. 普及率/供貨仍有限:

在很多地區,雞胚型疫苗仍然是主要供應品;cell-based 在部分國家仍為補充型。


哪些情況下你比較可能看到細胞型被選用?


1.在流行株變異大、雞蛋適應變異風險高的季節,細胞型的優勢較明顯。

2.對雞蛋極度過敏的人,在某些國家選擇非雞蛋疫苗(如 recombinant 或 cell-based)會比較安全。美國目前只有 recombinant 重組型 與 cell-based 細胞型疫苗是非雞蛋製造。

3.在具備高要求品質/安全監控的高收入國家較容易推出細胞型疫苗。


我們可以這樣比喻理解


想像你要抄考試題庫裡的題目來考試:
雞胚法可能在「抄的過程中」抄錯題目的部分;細胞法就是盡量讓抄的版本保留原題的模樣。可是一旦考題本身變動很大(流行株變了很多),那不論你抄得多準、變異少,都可能不符真正的題目……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季節優勢會消失。


小結/給讀者的提醒


不要把「細胞型」當成萬靈丹:在很多情況下,只要打流感疫苗就已經能提供很大保護。

事實上,目前美國CDC除了對65歲以上的長者,優先建議使用"高劑量","佐劑型"和"重組型"流感疫苗以提高免疫反應。對於其他各類疫苗,包括雞胚培養和細胞型,並無特別優先推薦。

由供貨、政策與可得性決定:如果細胞型疫苗在你所在地還未普及或者選不到,選雞胚型也好過不打。

密切注意每年疫苗株與流行株的匹配度:這是影響保護效果的關鍵之一。

若地方引進細胞型疫苗:可以把「減少雞胚適應變異」和「供應壓力較小」作為宣傳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