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倫醫師|鼻塞微創手術|耳石復位|睡眠呼吸中止|專業聽力室|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 不想戴呼吸器?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新選擇:iNAP 口內負壓治療 WFU

2025/10/13

不想戴呼吸器?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新選擇:iNAP 口內負壓治療

作者:李亦倫醫師




在門診中,我常遇到被診斷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一聽到要戴傳統的「陽壓呼吸器(CPAP)」時,眉頭就皺了起來。

「要戴面罩睡覺?好像很不舒服!」這幾乎是大家的共同反應。

確實,傳統 CPAP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雖然是標準治療,但有些人真的很難適應,最後半途而廢,非常可惜。

今天我想和大家介紹一個新的治療選擇:iNAP (introral Negative Air Pressure device) 口內負壓治療系統,也許能讓不喜歡傳統面罩呼吸器的朋友,有另一條路可以走。


🌙 什麼是 iNAP?它和傳統呼吸器有什麼不同?


大家可以這樣想:
傳統的正壓呼吸器(CPAP)是「灌風進去」,用氣流的壓力撐開在睡眠時容易塌陷的呼吸道。
因此需要一個面罩罩住口鼻,把空氣「送進去」。




而 iNAP 的概念正好相反,它是「輕微抽氣」。
利用一個柔軟的口內含片(像牙套一樣),在口腔內產生溫和的負壓,就像一個輕柔的吸力,輕輕牽引舌頭與軟顎往前,讓喉嚨後方的氣道保持暢通。




整個過程只要將含片放入口中,按下開關,機器就會自動運作並維持壓力。
當達到目標負壓後,它會自動停止,只在壓力改變時重新啟動,非常安靜。

下面兩個情境圖,上圖是使用CPAP治療的患者,下圖則是使用iNAP治療的對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iNAP 是由台灣公司萊鎂醫療(Somnics) 所開發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裝置,並且已經獲得美國 FDA 核准,已經在美國上市。


💡 iNAP 有什麼優點?


根據目前的研究與臨床資料,iNAP 的最大特點就是 舒適、安靜、好攜帶

✅ 不用戴面罩
擺脫傳統呼吸器的面罩和頭帶,不會有壓迫感或幽閉恐懼,也不用擔心臉上留下壓痕。

✅ 幾乎無聲
iNAP 在達到負壓後主機會暫停,大部分時間處於靜音狀態,幾乎不會干擾睡眠,也讓枕邊人更安靜。

✅ 體積小、可攜帶
主機大小約如手機,可電池供電,對於經常出差、旅行甚至露營的族群,非常方便。

✅ 呼吸自然
使用時不會有外力灌風,患者仍能以鼻子自然呼吸,減少傳統 CPAP 可能引起的腹脹或口乾。


👥 哪些人適合使用 iNAP?

根據現有臨床研究,iNAP 對於 輕度與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效果較佳,部分重度患者也可能受益。

不過,它並非適合所有人。若有以下狀況,就不建議使用
  • 鼻塞嚴重,無法順暢鼻呼吸
  • 牙周病嚴重或牙齒鬆動
  • 嘴唇無法完全閉合
  • 被診斷為「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 最重要的是:
是否適合使用 iNAP,應由睡眠專科或耳鼻喉科醫師評估,並搭配睡眠檢查追蹤療效。


📊 iNAP 與 CPAP 的差異比較





INAP的角色(基於目前證據)


1.作為 CPAP 的補充或替代選項
對於那些無法忍受 CPAP 面罩、不願意使用傳統正壓呼吸器或面罩造成不適者,iNAP 可作為一個候選方案。但需在專業醫師評估下使用,並密切監控療效。

2.要慎選適合對象
不是所有 OSAS 患者都適合 iNAP:必須能鼻呼吸、口腔結構合適、無重大口腔或牙齒問題。此外,其效果對於輕度到中度患者可能較穩定;對於嚴重型者,可能仍需搭配或回歸 CPAP 或其他治療。

3.注意順應度與持續監測
一個治療再理想,若患者無法長期配合,其效果便大打折扣。若選用 iNAP,應定期做睡眠檢查(例如半年或一年後的追蹤 PSG 或居家檢測)來確認 AHI 是否有控制,並調整或變更治療方式。

4.未來潛力與研究空間大
iNAP 是比較新的技術,仍有許多未來研究空間(例如長期心血管或代謝的影響、與其他治療的比較研究、如何挑選「治療反應佳者」)。如果未來有更大規模、長期追蹤的臨床試驗支持,可能成為更常見的治療選擇。


⚖️ 我的小提醒


目前國際醫學指引仍建議:

CPAP 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治療。

iNAP 可作為 抗拒或無法長期配合 CPAP 患者的替代方案。
同時,生活方式的改變(如減重、戒菸酒、調整睡姿)仍是治療的一部分!


💬 李醫師的悄悄話

醫療方法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只有「適不適合」。
iNAP 的出現,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帶來了更舒適、貼近生活的治療選擇。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最大挑戰,不只是「找出病人」,而是「讓病人願意長期使用治療」。
iNAP 的設計重點不在於取代 CPAP,而是補足它的不足。

如果您或家人因為打呼、睡眠品質差、白天嗜睡等問題困擾,別急著放棄,建議先到耳鼻喉科或睡眠專科評估。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並持之以恆地使用,就能真正改善睡眠品質,讓健康回到生活中。


✨ 李醫師結語


看到台灣團隊能研發出被美國心臟協會肯定的創新醫療器材,真的讓人感到驕傲。希望未來有更多臨床研究,能讓我們更了解這項技術在改善睡眠與心血管健康上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