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亦倫醫師
很多人打呼時,被家人形容「像火車一樣大聲」,甚至睡到一半突然「不呼吸」,嚇得旁人趕快搖醒。
其實,這可能不是單純的「打呼」,而是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
什麼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簡單說,就是在睡眠時,咽喉部軟組織(像是舌頭、懸雍垂、軟顎)塌陷,導致呼吸道阻塞。結果就是>>>睡覺時一再「呼吸中斷」,血氧下降,大腦被迫驚醒,整個夜晚其實睡得並不好。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成人約有2–4%罹患中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男性多於女性;肥胖、年齡增加、抽菸飲酒,都是危險因子。
有哪些典型症狀?
💤 夜間表現
- 打呼聲大且不規則。
- 睡覺中斷氣(家人常發現)。
- 睡眠不安穩、頻繁翻身。
🌞 白天影響
- 白天嗜睡、開會時容易打瞌睡。
- 專注力下降、記憶力變差。
- 容易頭痛、心情不佳。
更嚴重的是,OSAS 和 高血壓、心肌梗塞、中風、糖尿病
等疾病都有密切關聯。研究顯示,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明顯上升。
為什麼會發生?
造成阻塞的原因常見包括:
- 肥胖:頸部脂肪堆積,氣道空間變窄
- 解剖構造:下顎後縮、舌頭大、扁桃體肥大
- 年齡:年紀越大,組織越鬆弛
- 生活習慣:酒精、安眠藥會讓肌肉過度放鬆,加重阻塞
📝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自我檢測專區
1. STOP-BANG 問卷(高風險族群篩檢)
請回答以下 8 題,是的話得 1 分:
- Snoring 打呼聲大
- Tiredness 白天常疲倦、嗜睡
- Observed apnea 睡覺時有人看過你「停止呼吸」
- Pressure 有高血壓或正在服用降壓藥
- BMI BMI > 30
- Age 年齡 > 50 歲
- Neck circumference 脖子偏粗(男 > 43 cm;女 > 41 cm)
- Gender 男性
✅ 0–2 分:低風險
⚠️ 3–4 分:中等風險
❗ 5 分以上:高風險,建議進一步檢查。
2. Epworth 嗜睡量表(ESS,白天嗜睡程度)
請在以下情境中,評估「想睡或打瞌睡」的可能性:
(0 = 絕不會,1 = 有一點,2 = 中等可能,3 = 非常可能)
- 閱讀書本時
- 看電視時
- 在公共場所安靜坐著時
- 搭車一小時以上(非自己開車)
- 午後躺著休息時
- 與人交談時
- 安靜坐著、飯後沒有喝酒時
- 開車遇到塞車、等紅燈時
👉 總分 = 各題分數相加(滿分 24 分)
- 0–10 分:正常範圍
- 11–14 分:輕度嗜睡,需注意
- 15–18 分:中度嗜睡,建議就醫
- 19–24 分:重度嗜睡,應盡快檢查
💡 小結:
- STOP-BANG 高分 ➜ 代表呼吸中止的高風險
- ESS 高分 ➜ 代表白天嗜睡嚴重
若兩者都偏高,幾乎可以確定必須進一步接受 睡眠檢查。
怎麼治療?
治療會依照嚴重度與個人狀況來選擇:
1.生活調整
2.持續性正壓呼吸器(CPAP)
- 減重:體重減輕 10%,往往可大幅改善症
- 避免酒精、安眠藥
- 側睡,避免仰睡
這是目前 黃金標準治療。戴著一個小型機器透過面罩輸送空氣,把塌陷的氣道「撐開」。大量實證證據顯示,能改善白天嗜睡、提升生活品質,並降低心血管風險。
3.口腔矯正器(牙套)
對輕中度患者有效,特別是下顎後縮的人。它能把下顎往前推,增加氣道空間。
4.手術治療
若解剖構造是主要問題(例如扁桃體過大、鼻中隔彎曲),手術可考慮。但手術效果因人而異,通常會與其他治療合併評估。
5.iNAP(口內負壓裝置)
以口內輕度負壓將舌與軟組織向前固定,維持上氣道通暢;不需臉部面罩。較適合可經鼻呼吸、口腔結構合適者使用;可作為無法接受CPAP者的替代方案。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 打呼嚴重且伴隨「呼吸中斷」
- 白天常打瞌睡,影響工作或開車
- 已有高血壓或心臟病卻控制不佳
這些都是該警覺並進一步檢查的訊號。確診通常需要
睡眠檢查(Polysomnography, PSG),在睡眠中心檢查室睡一個晚上。但PSG有檢查容量限制以及異地認床等問題,現在也有居家睡眠檢測方便在家裡執行。
給大家的提醒
打呼不一定只是「吵」,也可能是身體在求救。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早期發現、正確治療,才能真正「睡得好、活得久」。
如果你或家人有上述症狀,別再互相嫌吵,勇敢去做檢查吧!
能安心呼吸的每一個夜晚,都是健康的開始。
補充說明:以前的舊文,主要在討論OSAS的生理和病理,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參考看看。